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技博览 > 科技热点 > 正文

水星是一颗大“铁球”吗

发布时间: 2025-01-10 16:37:30   作者:本站编辑   来源: 本站原创   浏览次数:        字号:[ 常规 ]

铁球.png

水星属于类地行星,有着地球一样的岩石结构,由大约70%的金属和30%的硅酸盐材料组成。水星的密度为5.427克/立方厘米,仅次于地球的5.515克/立方厘米,位居太阳系八大行星第二位。

研究人员从水星的密度推测出其内部结构细节。与地球相比,水星的质量与重力较小,内部没有重力挤压效应,其核心含铁量较大而具有较高的密度。研究人员估计,水星的核心半径达到水星半径的3/4,占据了水星总质量的61%。

近期的研究数据支持水星有一个熔融的核心,包围着核心的是500–700千米厚的硅酸盐地幔。根据水手10号和从地球观察的资料,水星的地壳被认为只有100-300千米的厚度。

研究数据显示,水星核心含有的铁高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。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,目前有几种理论。拥护者最多的理论是巨大撞击假说,这个理论认为,水星原本有着一个常见的球粒陨石金属-硅酸盐比率的核心,质量大约是当前质量的2.25倍。在太阳系早期,水星遭受到一颗直径数百千米,质量约为其1/6的行星撞击。这次撞击剥离了大量原始的地壳和地幔,留下的核心就相对的成为组成中较大的部分。

另一假说认为,古水星的质量是现在水星质量的两倍,但当时的水星温度非常高,可能在2300-3500K,并且可能高达1000K。在原行星的收缩过程中,水星表面许多的岩石成分在高温下汽化,成为大气层中的“岩石蒸汽”,然后被太阳风吹走了。

还有一种假说认为,太阳星云造成水星吸积的物质被拖曳,这意味着水星表面较轻的物质会从吸积的材料中丢失。

不论水星这个“大铁球”是如何形成的。从地球视角来看,水星的的确确就是一个高悬天外的“大铁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