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“超长版”三伏天开启。入伏后,各种“高温病”也蓄势待发。如何健康过伏天?苏北人民医院专家为大家支招,送上科学防病锦囊。
多饮水
高温中暑需提防
每年三伏天,中暑患者会明显增多。“入伏后气温升高,如果再加上雨水较多,空气湿度大,更容易造成中暑。”急诊室主任、主任医师陆明峰介绍,因为温度高时,人体主要靠汗液的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,维持体温稳定。在湿度大、温度高的情况下,汗液无法蒸发,热量积聚在体内造成中暑。根据中暑症状和程度,又分为“热痉挛、热衰竭、热射病”,一旦发生“热射病”,若救治不及时,死亡率极高。
“特别是户外工作者,以及喜欢跑步、竞走、球类运动等的体育达人更易中暑。”陆明峰提醒,河边本身湿度较大,各位“钓友”也是中暑高发人群。
如何预防中暑?陆明峰提醒,应避免在高温时段(上午10点至下午4点)户外活动,户外运动和高温作业的市民,要少量多次饮水,避免饮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饮料。一旦发现中暑,应立即采取措施,迅速移至阴凉处,松解衣物;湿毛巾擦拭体表,重点擦拭额头和腋下、腹股沟等大动脉走行部位,或用风扇降温;如意识清醒,予水或电解质饮料,小口慢饮。如症状无好转,应立即拨打120电话,边降温边送医。
控血压
基础病患者勿减药停药
每逢夏季气温升高,医院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会明显增多。对于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而言,夏季是一个难熬的季节。
心血管内科副主任、主任医师廖清池提醒,中老年人群要坚持规律监测血压,不可随意减药停药。“用药遵医嘱。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大,不要擅自增加剂量或合用药物,注意降压药的使用方法。老人一般不主张睡前服用多种降压药,除非医生有特别交代;尽量选用长效制剂,需要整粒吞服的长效剂型不能分开吃。”廖清池表示,夏季炎热容易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出现紊乱,所以应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。
此外,中老年人群还要稳住心态和睡眠。保证睡眠充足、保持心态放松、尽量避免大的情绪起伏,有助维持血压稳定。“如果出现头晕、胸闷、乏力等症状,尽早就诊切勿拖延。”廖清池再次提醒。
勤防晒
控制暴露烈日下的时间
“近期已接诊了多例晒伤患者。”皮肤科主任助理、副主任医师陈菲菲介绍,急诊患者中有一位工地工人因长时间在户外工作,造成脸部、颈部、手臂等裸露的部位出现红肿等症状。
专家建议,要防晒伤,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防护工作。首先要控制暴露在烈日下的时间,避免紫外线长时间直射裸露的皮肤。另外,外出之前可使用防晒霜,一般在半小时前涂抹,防晒产品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,使用之前可以小面积测试一下是否过敏。另外,需要注意的是,服用某些高血压药物或大量食用木耳、无花果等感光食物,也会导致晒伤。
专家提醒,在轻度晒伤皮肤未破的情况下应该立即脱离阳光直射环境,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来缓解,较为严重的应该到医院皮肤科请专科医生指导医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