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从“水星”这个名字来分析,认为这个星球上肯定充满了水,就像电影《水世界》里的星球一样。有这种想法的人都错了,其实,“水星”这个名字与水无关。在中国古称,早晨的水星被称为“辰星”,傍晚时分的水星被称为“昏星”,西汉的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辰星呈灰色,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,以黑色属水,故将其命名为水星。
事实上,水星虽然名字里有个“水”,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,却是一个最缺水的星球。
研究人员层一度认为,水星是一颗完全没有水的星球。这是因为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,与太阳的距离仅为约5790万千米。它面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高达430℃,这个温度足够使得水分蒸发。同时,水星又是太阳系质量最小的一颗行星,它对气体分子的吸引力较小,水星上的大气分子很容易逃逸到太空中,水分子当然也不例外。所以,大家认为水星上没有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
不过,近年来的观察研究,研究人员开始改变了这个看法——水星上不是没有水,而是有一丁点儿的水。
20世纪90年代,研究人员通过射电观测发现,在水星极地地区存在着高反射区域,似乎是由水冰构成的,当然也可能是硫化物导致的。不过,人们根据“信使号”对极地附近的氢离子的探测,以及阴影中详细图像的获得,结合复杂的热模型计算,最终确定了填满陨石坑底部的是水冰,而不是硫化物。这也意味着,水星的极地地区,存在着一些水分。
经过细致的观察,研究人员发现,这些水冰区域一般存在于某些撞击坑的底部,这些坑底看起来像是一个个孤立的口袋,里面的温度相当低,通常处于-93℃左右。在这些坑底,水冰可以保持稳定数十亿年。
那么,这些水冰是从哪里来的呢?
水冰的来源还没有明确的答案。研究人员认为,水冰可能来源于含有水合矿物质的彗星和流星体,也可能有一些水是从水星内部流出的,或者是太阳风粒子与水星表面矿物质中的氧相互作用时产生的。
当然,这些水冰并不能改变水星缺水的现状。到目前为止,水星仍是八大行星中最缺水的行星。